走好中医药现代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4-08-27 18:55:17 作者:佚名 来源: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访谈嘉宾:张运
内科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称为“中国多普勒第一人”。带领团队历时20年,通过临床试验明确中药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道路,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突出贡献。
访谈人: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您是如何与通心络胶囊结缘的?
张运:在国家提出“中医药现代化”的方针后,关于中医药的基础科研工作愈发重要。我们课题组决定寻找一个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确治疗作用的代表性中药。我当时也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决定开展通心络胶囊的药理研究。初步研究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药效好得惊人!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吴以岭院士,我们开始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开展大样本和全方位的药理研究。
做科研就要有开拓精神,要敢为人先,不怕失败。本着这样的精神,我们对课题进行严格精密的设计,增加组别,并且多通路、多靶点去研究这种胶囊的作用机制,论证它的药效。
访谈人:在这条科研路上,您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
张运:为了这次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我们从2008年开始着手准备,试验进行了近10年,此间也是困难重重。在准备阶段,当时在国内能够参考的大样本中成药随机临床研究资料非常少。我们下定决心从头开始严格设计,所有的患者都以颈动脉斑块作为观察指标,以影像学超声作为观察手段,开启了由齐鲁医院牵头、国内35家中心参与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收获了令人惊喜的试验结果。研究显示,对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延缓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的进展,通俗点说,就是压得斑块服服帖帖。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心络胶囊减少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当年受制于技术手段等,我们只做了颈动脉的超声,没有观察冠状动脉斑块。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采用先进的红外相干显像方法来观测装了支架的患者冠状动脉中的不稳定纤维帽。结果发现,通心络胶囊还有很强的抑制斑块生长和稳定的作用。
访谈人:您认为如何更好地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诊病”相结合?
张运:中西医的一个差别在于:中医关注宏观症状,它不是看病灶,而是治全身,甚至可以放着病灶不管,转而去管机体的调节能力;西医是尽可能地去看病灶,并力求精准再精准。
中西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西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一种对抗医学,先把“敌人”找到,然后就开始兵戎相见,而且什么武器锋利、杀伤力大就用什么;中医可能是“敌人”来了,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西医的这种思路不能算错,但是有局限性,也带来了不良反应。另外,西医是还原医学,重在力图还原机体的本质。我认为,中医的哲学理念应该慢慢被西医所接受,并不是越细、越微观就越能解决问题,还是得回到宏观上来。中医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访谈人:在您看来,推动中医药真正实现国际化,具体要做哪些工作?
张运:一方面是要“讲清楚”,即弄清作用机制;另一方面,要“说明白”,即提出明确疗效。但一直到现在,中医药都还是个“黑匣子”。我喝了一锅药汤,产生了某种疗效,但药汤中成千上万的物质里,究竟是哪些物质起了药效?它们又是如何与机体发生作用、产生了药效?这些问题要说清。
中医药要想走出国门,首先要建好我们自己的队伍,多和国际交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否则我们这些好东西只能被藏在家里,国际上也不会承认。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中医不仅仅是中国医学,将来要变成世界医学。另外,中医药要真正占领国际市场,现阶段必须按照西方的法则来证明它的疗效。当然我们也在努力,尽量改变国外单一的评价模式。我们先争取达到这一步:让国际所有医院的药房里除了有西药外,还有中药能用。
对于用现代方法检验中药,目前国内是有争议的。但我还是认为,既要守正也要创新,会念经远远不够,还要会念现代化的经。
访谈人: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您觉得传承和国际化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张运:传承和国际化之间有困难要努力克服,但不矛盾。我们这些纯西医工作者,对中医药有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中医药其实很有意思。像通心络胶囊,一开始我们以为就是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后来发现它居然还能治别的病,如哮喘。以脉络理论来说,通心络胶囊的药效并不局限于西医上讲的某个特定疾病,而是覆盖整个脉络系统。脉络除了有血脉,还有气络,而哮喘正是与气络有关系的,我认为它就是一个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通心络胶囊作用于这个网络,不仅可以缓解冠脉痉挛,还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至于中医药走向国际,可以慢慢来。首先使用循证医学的手段,证明哪个药对什么病有效,然后慢慢扩大中医药的普适性。中医上有“一药多治”的观点,从眼见为实入手,从实践入手,慢慢向理论层面渗透,渐渐让中医药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访谈人: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西医工作者,您怎么看待中医药的传统文化价值呢?
张运:中医药是从传统文化里脱胎而出的,所以它是医学,也是文化。中医里贯穿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譬如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这些都不单是中医概念,还是我们的传统哲学思想。我觉得要真正了解中医,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当然,中医文化要想得到传播,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要多组织力量将中医古文译成白话,要让人人都看得懂,甚至孩子都能看得懂。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中医药的文化魅力,而不是只知道中医能治病。
我认为,对中医药从业者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要求更高。我曾经拜会过《周易》研究的领军人物刘大钧先生,他晚年致力于让现代白话文也能重现古文的精致和简洁。这种古文和现代文融会贯通的能力,中医从业者也要具备。
访谈人:您如何看待中医药“治未病”及其在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价值?
张运:中医说“上医治未病”,我非常认同,无论什么疾病,预防都是最重要的。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疾病。对于“治未病”,中医有很多自己的方法。比如辟谷疗法,这些年我也开始进行了,一年下来,体重从81千克减到74千克,很多身体指标都好转了。这种疗法有根据吗?现在逐渐找到了。国际上研究的非常热的间歇性断食疗法发现,辟谷的小鼠端粒酶长度增加,各种代谢产物炎症都减轻,寿命增加。
中医药在大健康领域大有可为。中医药可以通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饮品和食品等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医药产品本身就带有治疗学的意义,应该努力去推广。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wyw/405682.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